來源:@證券市場周刊微博
信創行業利好政策相繼發布,招標訂單加速落地。隨著化債政策的實施,地方政府財務狀況將得到改善,對信創領域的投入將恢複或加大。另外,安可測試第三批結果已經發布,下遊客戶選擇信創產品範圍更加明確。
胡楠/文
工信部於9月20日發布《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針對工業軟件領域、工業網絡設備給出具體更新目標。各地方政府信創政策也開始從宏觀支持轉向為更為具體、針對性更強的專項政策。
其實,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新創訂單就開始密集落地。進入2024年,訂單量進一步增加,中信、工商、郵儲、浦發等銀行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招標持續落地,運營商服務器設備招標也相繼落地。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10萬億元化債方案的落地,作為信創行業的主要客戶,地方政府財務狀況將得到明顯改善。因此,信創行業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淨流出以及應收賬款占比過高的問題也將得到緩解,信創行業或將走出低穀。
政策、訂單落地
據研報,2023年,中國信創市場規模約為1.54萬億元,同比增長7.74%,相較於2022年有所放緩。其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在於經曆了2022年央國企大規模采購後,下遊客戶需要一定的實施和驗證周期。疊加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企業在信息化項目上投入趨於謹慎,這導致信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在2023年出現了普遍下滑。
2024年,信創行業利好政策相繼發布,招標訂單也持續落地。據第一聲研究院預測,信創市場規模將呈現加速增長趨勢,預計2024至2026年,信創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15.49%、17.84%、26.82%。
具體政策方麵,“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2025年,行政辦公及電子政務係統要全部完成國產化替代。國資委發布的79號文也要求2027年年底前實現所有中央企業的信息化係統安全可靠的信創替代。
2024年8月6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了《關於規範中央企業采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在衛星導航、芯片、高端數控機床、工業、現金醫療設備等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充分發揮中央企業采購使用的主力軍作用,帶頭使用國產創新產品。
同年9月,工信部發布《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明確了27個工業重點行業和4個工業重點領域的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任務。明確提出到2027年,完成200萬套工業軟件和80萬套工業操作係統更新換代的任務。
廣州、天津、武漢、北京等地也相繼推出信創專項獎勵政策,針對信創項目引入、企業培訓、自主研發、應用創新、人才引進、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補貼支持,信創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逐漸趨於完善和成熟。
招標訂單方麵,2024年9月,全國各行業新創項目加速落地。據東莞證券統計,上交所計劃采購鯤鵬、海光服務器,總投資為8520萬元;計劃采購74台服務器、30台交換機、9台配套安全設備,總投資為2174萬元;計劃采購桌麵操作係統34萬套,合計金額約為9900萬元;數智高速計劃采購104台GPU服務器,總投資為1.04億元。
除此之外,福建省發改委、河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海關總署、桑植縣大數據中心、、瑞眾保險等多地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也陸續披露信創招標信息。
化債落地,信創受益
2024年3月,政府報告中提出擬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用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中間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在領域方麵,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重點任務。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批準《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議案中提出,建議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另外,自2024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地方政府債務4萬億元。
10萬億元化債方案的落地有助於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增加其在信創等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與采購意願,進而改善信創行業公司的現金流與盈利能力。
上述邏輯的核心在於計算機行業與政府財政狀況關聯性較大,在計算機板塊下,信創等細分行業的業務模式都是TO G模式,應收賬款占收入的比重較高。
據東莞證券研報,2021年至2023年,計算機板塊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合計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5%、29.74%、30.83%,數值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信創行業應收賬款壓力不斷增大。
站在經營角度,應收賬款持續增加,不僅導致行業內公司現金流壓力增大、經營風險增加,還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據Choice數據,2021年至2023年,計算機板塊應收賬款壞賬計提金額分別為377.96億元、470.66億元、568.03億元,從這個角度來看,壞賬計提的增長是致使過去三年信創行業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隨著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的改善,信創行業也將從中受益。
安可明確產品標準
2023年7月,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正式發布了《安全可靠測評工作指南(試行)》,對計算機終端和服務器搭載的中央處理器、操作係統以及數據庫等基礎軟件產品,以及其研發的單位核心技術、安全保障等多方麵測評進行了規範。
截至目前,第三期安全測評結果已經公布,在CPU領域,產品得到認證的主要公司包括、等;在操作係統領域,產品得到認證的主要公司包括統信軟件、麒麟軟件、等;在數據庫領域,產品得到認證的主要公司包括、等。
具體來看,在國內CPU領域,海光信息在營業收入規模最大,2024年前三季度,海光信息營業收入為61.37億元,同比增長55.6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75億元,同比增長76.87%。
值得一提的是,海光信息主要產品包括CPU與DPU,海光CPU係列產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國際上主流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截至目前,海光CPU已經在電信、金融、互聯網、教育、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海光DPU係列增益GPU架構為基礎,兼容通用的“類CUDA”環境,主要應用與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等領域。
根據研報,2020年,海光CPU在中國x86芯片市場份額約為3.75%,並占據了國產x86服務器處理器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公司深算一號DPU在典型應用場景下性能指標接近英偉達A100,而公司最新產品深算二號性能相對於深算一號提升幅度高達100%。
麒麟軟件是國產操作係統的行業龍頭。
據浙商證券研報,在Linux係統方麵,麒麟軟件連續13年保持市場占有率第一,並同時在桌麵端、服務器端兩大市場位列本土市場第一。2024年上半年,麒麟軟件營業收入為12.70億元,同比增長10.20%。麒麟軟件雖暫未上市,但持有其40.25%的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麒麟軟件收入規模高於統信軟件與普華軟件,但持股20.40%的統信軟件與持股16.30%的普華軟件收入增速較高。同期,兩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10億元、1.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0%、17.10%。
達夢數據也與中國軟件有關,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國軟件持有其18.91%的股份。達夢數據為基礎軟件企業,專門從事數據庫管理係統與大數據平台的研發。
據Choice數據,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達夢數據營業收入分別為7.94億元、6.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4%、40.9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74億元、1.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9%、45.88%。
據浙商證券研報,在數據庫市場,國產替代已經初見成效。當前國內數據庫市場仍然由四大海外廠商把持,但其領導地位正在逐年下降。IDC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Oracle、Microsoft、IBM、SAP四家外企合計市場占有率為46.00%,相較於2019年合計66.80%的市場占有率,四大數據庫外商合計市場份額縮水近2成。
本文刊於11月30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