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枝細節網
本文源自:金融界
2月5日,蛇年A股第一個交易日,影視板塊出現戲劇性一幕。股價強勢漲停,漲幅達20%,成為當日市場焦點;而卻迎來“至暗時刻”跌停,跌幅10.07%。二者截然不同的境遇,背後是春節檔電影票房的巨大落差。
《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爆款帶動光線傳媒漲停
今年春節檔堪稱“史上最強春節檔”,在一片火熱中落下帷幕,不僅票房成績大幅刷新紀錄,在預售、單片、人次等維度也都創造曆史。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4日23時,春節檔票房突破95億元,大幅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票房紀錄。
截至2月5日淩晨1時,光線傳媒主投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突破5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動畫電影。最終票房多方預測有望超80億,將創造中國動畫電影新曆史。《哪吒之魔童鬧海》自上映以來,憑借精良製作、精彩劇情以及零差評的超強口碑,從大年初一開始便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保持領先,從初二到初七票房連續6天逆跌,仍在穩定增長,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9.7分,收獲影迷和普通觀眾一致認可,其多人結伴觀影比例超三成,大量家長帶孩子觀影,“合家歡”屬性凸顯,不少觀眾開啟二刷、三刷。
該片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衍生品銷售也異常火爆。例如,電影中“敖光”一角的官方手辦已經售罄,與FunCrazy的聯名手辦眾籌超額完成5867%。
光線傳媒作為《哪吒2》主投方及發行方,預計可分賬票房約18億元(按40%分賬比例計算)。此前,《哪吒1》曾為公司貢獻超28億元收入,淨利潤暴增404%。公司動畫電影儲備豐富(《大魚海棠2》《薑子牙2》等),疊加AI技術提升製作效率,未來有望鞏固國漫龍頭地位。機構預測其2025年營收或達66億元,評級普遍為“買入”。預測,《哪吒之魔童鬧海》有望為光線傳媒貢獻11億至12億元的收入,以及8億至10億元的利潤。
《蛟龍行動》:票房低迷致博納影業跌停
反觀博納影業主投的《蛟龍行動》卻在春節檔遭遇滑鐵盧。這部投資巨大、眾星雲集且口碑不錯的 “潛艇大片” 表現遠低於預期,截至2月4日,上映5天票房僅2.79億,預計最終票房僅3.57億 。這部投資高達10億元的電影,由於口碑不佳,未能複製《紅海行動》的成功。按照片方拿票房的37%計算,即使最終票房達到4億,影片虧損也將超過8億。
值得注意的是,博納影業近年依賴主旋律商業片(如《長津湖》係列),《蛟龍行動》的失利暴露了類型片受眾局限及創作模式固化的問題。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曾表示,公司幾乎將所有現金流都押注在《蛟龍行動》上。2024年4月,於冬在北影節相關論壇上提到:“因為周期過長,拍攝周期、製作周期、需要準備的周期過長,就把一個公司的現金流焊在這了。中小影片可能要停下來,要等這個片子上完。所以這兩年博納影業的片少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該片在春節檔的表現未能達到預期,導致公司麵臨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博納影業2024年預計虧損6.37億元至8.81億元,而《蛟龍行動》的票房慘淡無疑會進一步加劇公司的財務困境。
為此,於冬多次發聲為影片爭取排片,在深圳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影片被場次限製,口碑發酵慢。2月2日,於冬在朋友圈發文懇請院線多給《蛟龍行動》有效場次。
於冬指出,2024年票房和觀影人次大幅下滑,一夜回到十年前水平。全年電影總票房425.02億元,觀影總人次10.1億 ,與2023年相比,觀影人次流失近3億。這一現象背後,是觀眾對電影質量的失望。雖然不乏如《哪吒2》這樣的優秀作品,但製作難度大、產出周期長,難以滿足市場長期需求。市場上充斥著低成本、話題性強卻缺乏實質內容的電影,使得觀眾紛紛遠離影院,選擇手機短劇、遊戲等娛樂方式。
於冬強調,中國電影急需像《蛟龍行動》這樣的大製作重工業電影。這類電影能夠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讓觀眾覺得物有所值,從而吸引那些低頻觀影人群,提高觀影頻次。他認為,如果每年有至少十部《蛟龍行動》這種體量的大片,電影行業就能重新贏得觀眾信任。
短期看,光線傳媒憑借《哪吒2》的票房分賬及衍生品開發(潮玩、手辦等),一季度業績有望大幅增長;而博納影業需通過調整內容策略或引入外部資本緩解壓力。長期而言,影視行業將加速向“IP+技術”雙輪驅動轉型,AI縮短製作周期、多模態技術賦能IP變現或成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