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2月27日,有創投人士表示“交易所通知讓抓緊報好企業,未盈利企業IPO也開閘”,同時表示IPO可能常態化發行,每年100-150家左右。與此同時,市場中出現多種“IPO放開”消息,包括“很多券商接到了交易所通知,要求有好的企業就盡快申報”、“交易所已經在約各大投行的時間做宣導了”等。
多位投行人士對新浪財經表示,目前市場中有關“IPO放開”等傳聞均為不實消息,尤其“門檻降低”等說法嚴重不實,多位投行人士表示沒有收到交易所要求宣導的通知。
傳言無據可依
2024年,監管層通過多項製度重塑IPO生態。一是提高上市門檻:主板淨利潤、現金流等財務指標全麵提升(如第一套標準淨利潤累計要求從1.5億增至2億元);科創板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數量等“硬科技”屬性要求強化,營收複合增長率從20%提至25%;創業板定位更強調新質生產力,營收增速要求同步上調。
二是強化過程監管:推行“申報即擔責”原則,對撤回企業“一查到底”;現場檢查比例從5%提升至20%,覆蓋中介機構執業全流程。
三是壓實主體責任:保薦機構麵臨常態化滾動式監管,頭部券商如、撤回率都很高,倒逼其提升項目質量。
政策組合拳下,IPO受理數量銳減至77家(僅為2023年的18%),市場增量被嚴格篩選,從源頭遏製“帶病申報”。
Wind數據顯示,2024年A股IPO數量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資總額為673.53億元,比2023年的3565.39億元降低了81.11%。從融資板塊分布來看,上證主板、深證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IPO數量分別為17家、7家、38家、15家、23家,募資金額分別為175.20億元、74.08億元、225.81億元、151.59億元、46.84億元。
那麽今年以來IPO發行節奏如何?有何變化?過往IPO申報企業有何舉動呢?相關數據顯示,目前IPO排隊家數下降至200多家,有部分擬IPO企業撤回申請,也有部分IPO企業已經完成上市,新股“堰塞湖”迎來化解。
IPO申報通道始終處於常態化開放狀態
多位投行人士表示,近期交易所未以正式文件、官方通知形式下發有關IPO的指引,但是IPO申報通道均處於常態化開放狀態,優質企業可按既有流程進行申報。
而對於“全年150家左右IPO”的說法,有投行人士表示這屬於正常預估數值。每年各大投研機構均會對今年的整體IPO情況做預估,而通過過往三年的預測數據可知,120家左右的IPO企業數量為預測均值,有投行人士表示對於“全年150家左右IPO”的說法無需誇大,甚至沒有必要延伸至“IPO大幅放開”的說法。
有投行人士也表示,“申報好企業”一直以來都是符合監管導向的,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才是投行以及市場各個參與方共同發力的目標。近幾年,證監會等監管機構不斷推進新股發行製度改革,優化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
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升對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支持力度。更大力度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持續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有投行人士表示,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是一以貫之的政策,因此,“IPO放開”“未盈利企業IPO開閘”等傳聞不實。
港股IPO升溫
近期,港股IPO市場火熱,包括奇瑞汽車、、蜜雪冰城等均開啟港股IPO。在香港證監會和聯交所優化審批流程的背景下,IPO赴港上市審批流程也大大加快。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已有41家企業衝刺港股IPO。有創投人士解讀,有關A股IPO放開傳聞或與港股IPO數量激增有關。
有投行人士表示,企業有拓寬融資渠道的硬性需求,所以即使港股存在估值低、維護成本高的問題,也仍然有企業想到香港雙重上市,企業通過在港股上市能夠接觸到國際投資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有21家A股公司推進赴港上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