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人傻”環境不再!“種子輪捆綁”融資新模式在東南亞盛行

2025-07-04 16:49:32  阅读 9 views 次 评论 3 条
摘要:

業內人士分享稱,“冪法則”可能適用於美國的風投業,但不適用於東南亞。隨著疫情後全球熱錢減少,全球風投行業火熱程度都大不如前,“錢多人傻”的環境不再。一種“種子輪捆綁”(seedstrapping)的新

業內人士分享稱,“冪法則”可能適用於美國的風投業,但不適用於東南亞。

隨著疫情後全球熱錢減少,全球風投行業火熱程度都大不如前,“錢多人傻”的環境不再。一種“種子輪捆綁”(seed strapping)的新融資方式在初創企業中興起。人工智能(AI)技術近年來的興起也助長了這一勢頭。目前,這一融資新趨勢在東南亞的風投領域最為盛行。

“種子輪捆綁”融資趨勢興起

“種子輪捆綁”的概念進入公眾視野源於矽穀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風投行業嚴重衰退。新加坡風投公司OpenSky Ventures的普通合夥人佩恩(Josh Payne):“如今的融資環境下,初創企業首先要自力更生,然後才是依靠風險投資資金。這就萌生了種子期捆綁這一方式,即在首輪融資後,企業要試圖從中獲利,而不是繼續燒錢,想著如何籌集下一輪資金。”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實施了零利率政策,大幅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這使得全球融資成本低廉,並激勵風險投資家將更多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資產。新冠疫情後的刺激政策加劇了這一趨勢,風投資金在疫情期間達到頂峰。一些初創公司也因此輕鬆獲得巨大估值。但疫情過後,隨著投資者撤退和風險投資資金開始枯竭,形勢發生了逆轉。其中一些此前被高估的初創企業由於沒有實際業績支撐,最終破產。這導致一些企業創始人考慮其他選擇,如自力更生或種子輪捆綁,來為公司尋找資金。“這些企業本身也往往具有競爭優勢。”佩恩稱。

跨國軟件公司Zapier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Wade Foster)在“種子輪捆綁”一詞出現之前就對公司進行了種子捆綁操作。他表示,他於2011年與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一起創辦了這家公司,之後他們於2012年10月籌集了約130萬美元的種子股權資金。在完成種子輪融資後,福斯特其他聯合創始人決定不再籌集資金,而是完全依靠公司的收入繼續運營下去。到2014年1月,這家初創公司開始盈利。他補充道,到2020年,該公司的年度經常性收入已達到1億美元。

“在我們創業那時,初創企業創始人要麽選擇自力更生,要麽選擇持續籌集風投。我們當初選擇不籌集更多資金與環境無關,與我們能夠盈利的事實息息相關。而近年來,像我們這樣選擇種子輪捆綁,也就是一次性融資的初創企業,在業內越來越普及。”他透露,“我們在上學時就創辦了這家公司,而且我們也並沒有很多積蓄。選擇種子輪捆綁雖然企業發展會比較慢,但也意味著我們能夠全身心投入,真正全力以赴地經營、發展企業。更多的資本隻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問題,且沒有必要,我們不想稀釋股份,也不希望風險投資者在我們的‘廚房’裏發號施令……我們想自己真正掌握事情的發展方向。”

佩恩的經曆也很類似。他表示,他在2011年為他的公司StackCommerce的種子輪融資約75萬美元。大約10年後,他將商業和內容平台出售給資管公司TPG下屬的綜合媒體公司,具體金額未公開。“當我們籌集首輪資金時,我們基本上已經達成盈利,並在運營了大約10年後持續保持盈利,然後我們退出了TPG。所有早期投資者都進獲得了10倍左右的收益。這對投資者和我自己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退出。”

與福斯特想法類似,他也認為,對於企業創始人來說,種子輪捆綁這一操作既可以帶來風險投資支持的好處,如投資者背書、更容易被社會認可、有經驗風投者的指導和資源分享,也可以讓創始人不用稀釋股權,失去對初創公司的控製。如此一來,“你可以從風險投資中獲得所有收益,而不會留下後遺症。”他說道。

福斯特補充稱:“科技行業最昂貴的組成部分是雇傭人才,這就是‘讓早期初創公司很難起飛’的原因。而AI技術的發展,也正在使更多初創企業選擇種子輪捆綁變得更加可能,因為這些公司可以使用自動化技術,而不必雇傭一群人,來獲得很大的影響力。如此一來,初創企業就更有可能隻進行一輪融資,就獲得一些盈利能力,並實現相當可觀的增長。”

為何在東南亞最流行

種子輪捆綁和初創企業自力更生的風投方式如今正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雖然這一趨勢在矽穀也已出現,但業內人士表示,種子輪捆綁還是在東南亞最為流行。

初創企業Acme Technology的創始人兼CEO林(Jx Lye)稱:“在東南亞種子輪捆綁的做法更為明顯,也許是因為在東南亞,初創企業更適合發展自力更生的業務。”

資本公司Tin Men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兼合夥人譚(Jeremy Tan)分享稱,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是一個單一市場,而東南亞有11個不同的國家。這意味著“冪法則”(Power law)可能適用於美國的風險投資業,但不適用於東南亞。風險投資下的冪法則指,雖然風投基金投資組合中的大多數初創公司可能實現盈虧平衡甚至投資失敗虧損,但投資成功的那一小部分公司,就足以為投資者提供大部分回報。

也因此,譚稱,這一法則在美國很普及,東南亞風投機構一開始也進行效仿,但發現這一法則在東南亞往往以失敗告終。類似美國風投那種單個成功投資能帶來上百倍回報的情況,在東南亞極難實現,因為該地區由許多語言不同、文化不同,跨市場還存在監管障礙的較小市場組成。因此,東南亞的風投模式,逐漸轉向尋求更能夠實現驚人增長的初創企業,對這些企業給予單輪投資。

此外,林補充稱,與全球一些資金更充沛的國家、地區不同,東南亞經曆了多年的資金短缺。在疫情期間資金達到峰值後,該地區的創業生態係統一直在經曆痛苦且成本昂貴的重新調整,這讓許多創業公司麵臨巨大的估值壓力。據業內人士透露,東南亞的投資退出機製也很少,這也使得許多風險投資家和有限合夥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更加謹慎。

除了客觀背景,該地區初創企業創始人的心態轉變也助推了這一趨勢日益流行。林坦言:“企業創始人本身也開始重新思考,他們是否想接受風投資金。一旦他們從機構投資者那裏獲得資金,注意力就會立即轉移到怎麽做高企業估值上,有時甚至會以損害初創公司利益為代價。這種不惜一切代價謀求高估值的心態會給創始人帶來很大的壓力,也可能導致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企業發展本身是一個非線性的事情。有時企業會快速發展,有時收益也會下降。一味地想要證明高估值的合理性,真的會徒增壓力,也會讓創始人在探索最適合的產品市場時,束手束腳。”

譚補充稱,在經曆了全球疫情後,如今甚至很多創始人都意識到,自己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和健康。“創始人確實應該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我認為這也是有底線的。我不認為任何一個創始人希望在多年努力工作後,失去其他一切,比如家庭或健康。如果沒有後者,創始人最終會意識到,賺那麽多錢也沒有意義。”他稱。

本文地址:http://www.bibition.icu/8hsalq/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車馬輻輳網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