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25屆年會”於2025年2月21日-23日召開。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原董事長陳四清出席並演講。

陳四清在演講中表示,在大多數行業,中小企業的融資形勢並不樂觀。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5500多萬戶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他指出,普惠小微貸款增速已連續三年下降,去年以來的不良暴露和劣變呈現出一定的加速度;大、中、小銀行在普惠領域的服務對象高度趨同,行業“內卷”嚴重,差異化競爭不足。這些情況說明,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仍是需要找到風險收益匹配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構建,需要政府端、企業端、銀行端共同發力。
對此,需要解決三方麵問題:
第一,通過數字技術更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第二,推動大型金融機構向平台化服務商轉型;
第三,著力構建中小企業良好融資生態。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本次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本次年會圍繞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方法開展探討交流,意義十分重要。
最近一段時間,DeepSeek引爆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我們在感到振奮的同時,對背後的投融資問題也十分關注。數據顯示,去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融資總額達100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80%;我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籌集的資金52億美元,為美國的7%。2024年新增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中,小型化趨勢更加明顯,大部分企業的員工數量低於300人,最少的隻有不到20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中小企業上。
事實上,除了人工智能領域,在大多數行業,中小企業的融資形勢並不樂觀。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有超過41%的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融資;在我國,這一比例為25%,雖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總的融資缺口仍高達3.8萬億元。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5500多萬戶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為解決這一難題,從中央到地方,從監管部門到金融機構,各方都作了很多努力。2024年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32萬億元,五年間增長超4倍,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球前列;2024年新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較2018年下降超30%。同時我們也看到,普惠小微貸款增速已連續三年下降,去年以來的不良暴露和劣變呈現出一定的加速度;大、中、小銀行在普惠領域的服務對象高度趨同,行業“內卷”嚴重,差異化競爭不足。這些情況說明,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仍是需要找到風險收益匹配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構建,需要政府端、企業端、銀行端共同發力。
第一,通過數字技術更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傳統上認為,解決金融機構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需要更多地依靠資本市場。但德國、日本的金融體係以間接融資為主,卻能通過“管家銀行”、“轉貸”等模式為中小型科創企業提供較好支持。總結其中規律,重要的一點在於推動商業銀行由單一“資金流”向全方位“信息網”升級,將金融服務內嵌於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發揮各類主體“信息支點”的價值,建立充分的信息網絡,促進資金流、信息流高效融通,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我國銀行業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超過90%,可以通過數字技術賦能,促進政府部門、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擔保機構等實現更好協同,暢通從信息到信任、再到信用的傳導鏈條,更好服務中小企業。其中,如何營造更加公平良好的信用環境,如何實現政府公共數據與銀行信貸模型之間的有效結合,如何推動政銀企共建AI治理框架、平衡技術發展與社會利益,是有待解決的課題。
第二,推動大型金融機構向平台化服務商轉型。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散、信貸需求額度相對較小,大型金融機構依靠傳統的信貸管理模式進行服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經濟性不高。未來,需要以平台化、數字化、精細化為方向,形成集約化、批量化、智能化的運營管理體係,優化生產要素組合,降低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邊際成本。比如,加強數據的全口徑采集、全鏈條核驗和全周期估值,將轉化為可記錄、可存儲、可追蹤的信息流,在更加精準評估風險的同時,為中小企業提供針對性更強的金融解決方案。再如,將金融服務深度融入住房、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場景,通過分析企業在場景中的表現,敏銳感知其金融需求,精準提供金融服務。總之,依托數字技術和數據優勢、信息優勢,大型金融機構有條件把自身打造成為平台化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覆蓋更廣、成本更低、便利性更高的金融服務。
第三,著力構建中小企業良好融資生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除了技術上的賦能、銀行端的發力,關鍵還在於形成良好融資生態。在金融內部,需要增強銀行與非銀機構之間的聯動,統籌發揮好股、債、貸、保等金融功能,針對不同行業類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特點,量身定製金融產品,滿足多元化融資需求。在社會層麵,可以搭建更多線上線下對接平台,促進銀企麵對麵交流、點對點互選,更有針對性地打通投融資斷點堵點。比如,大型銀行可以聯接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資源,以資金為杠杆,引導供應鏈“鏈主”企業,通過訂單牽引、技術擴散、資源共享等方式,減少鏈上企業的資金占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同時,還要做好麵向中小企業的跨境金融服務。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市場,甚至在創立之初就具備了國際化基因。但目前的跨境金融服務體係更多是麵向大型跨國企業設計的,還不能很好適配中小企業的需求。下一步,可以推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強與平台企業合作,根據中小企業特點,設計出靈活度更高、針對性更強的跨境金融產品,幫助中小企業穩妥應對匯率、貿易等風險,更好參與全球競爭。
各位嘉賓、朋友們,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融資服務,關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係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科技和數據的賦能、服務模式的創新、融資生態的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一定會不斷改善,民營經濟發展一定會更有保障,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