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不斷學習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不斷學習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廊坊雲報
日前,遼寧一青年男子駕駛小轎車撞傷一名騎電動車的外賣小哥,還未等交警、醫護人員前來處理事件,駕車男子先崩潰了,嚇得緊緊抱著母親痛哭並重複:“別讓抓我,我不是故意的!”最後,是路過的市民撥打了報警和急救電話。也是近幾天,在廣東東莞,交警在街頭巡邏時,遇到一女子哭著求助,其手指因被利器劃傷正在滴血。交警用急救包為女子包紮傷口並安慰她,直到她不再哭泣。
《世說新語》的“雅量篇”講了不少魏晉名士“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故事。中國文化傳統曆來推崇處變不驚、沉著穩健的氣度,筆者以為,這與現代心理學所提倡的培養健全成熟的人格頗有相通之處。
回過頭來看上述兩則新聞,有些令人哭笑不得。闖了禍找媽媽,手指劃傷被嚇哭,這在幼兒園裏或許很常見,可出現在成年人身上,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而現實中,近年來這樣的新聞還不少。此前,某地曾有一女子在家中發現一隻老鼠,嚇得哇哇大哭,並給“110”打了電話,民警上門後將老鼠清理走,她才停止哭泣。
有人把這種人稱為“巨嬰”,意思是,他們雖然有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呈現“幼態持續”狀,生活上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上既張狂又脆弱,習慣受人庇護。其具體表現包括但不限於好逸惡勞、嬌縱任、“玻璃心”等。
誠然,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大都是孩子,但是,絕對不能因此對孩子一味嗬護、縱容。前段時間,27歲男子造謠某女子出軌快遞小哥事件中,男子父親的一句“就是小朋友開開玩笑”,讓廣大網友愈加憤怒。不知從何時起,二三十歲的成年人犯錯誤後,其父母如果以“他(她)還隻是個孩子”的說辭為其開脫,不僅難以換來眾人諒解,反而容易招致更猛烈的聲討。
我們常說“子不教,父之過”,在每一個“巨嬰”背後,我們都能看到失敗的家庭教育的影子。但對於這個問題,隻把“板子”打在父母身上未免有失偏頗。盡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成長畢竟是每個人終身的功課,學習渠道何其豐富廣闊,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肯不肯用功。
生活得好,本身就是一項成就。懂得生活,不僅要能夠欣賞琴棋書畫詩酒花,能夠去見識山河壯美、天地廣博,去鑽研體悟文明傳承的厚重,還要學會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中遊刃有餘地應對生活的紛擾,體會生活的意義。
水管漏水了、燈管需要更換了、老人昏迷了……盡管我們不可能為所有突然出現的變故提前做好準備,但許多生活技能本來就是應該掌握的知識,也很容易學好。當一個人逐漸積累起更多生活技能,也就更容易從中總結出更成熟的行事邏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去麵對各種問題。
其實,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新技能的過程。每個人都應通過不斷增加閱曆,成長為成熟穩健的“大人模樣”,能扛起家庭之責,能擔起社會重任,才算不負此生。
(記者 任雨薇 編輯 王靜)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